In English

学科组成员

 
 
责任研究员 王洪铸
研究员 梁彦龄
副研究员 王海军
崔永德
刘学勤
高级实验师

 

梁小民
冯伟松
博士生 杨振东
王宝强
于 清
袁赛波
马硕楠
王姝然
和雅静
 刘 苗
硕士生 马雅雪
徐 超
姚凯胜
姚维林
吴俊燕
周婷婷
马雨
徐强强
王芳花
  蒋威
  张苗
 申明华
 卞世俊
项目聘用 赵永晶
高文娟
张玉洲

已毕业博士 毕 业 后 工 作 单 位
何雪宝 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
赵伟华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
潘保柱 长江科学院
舒凤月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茹辉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张晓可 安庆师范学院
 李 艳 湖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肖绪诚
 彭 玉 长江科学院
已毕业硕士 沈亚强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袁 刚 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与发展中心
王 琴  
阎福贵  
王 勇
丁庆章  
彭增辉  
  陈璐
 
 
责任研究员
王洪铸 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电话 027- 68780719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wanghz@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王洪铸,男,42 岁,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水生所底栖生物与泛滥平原生态学科组组长,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国际湖沼学会发展中国家委员会委员,SCI刊 物Limnology编委。研究方向为无脊椎动物学和河流-泛滥平原生态学。1986年毕业于湛江水产学院淡水渔业专业,同年分配到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工作。1989年考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梁彦龄研究员的硕士研究生,1992年转为刘建康院士和梁彦龄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1995年获理学博士学 位,同年留所工作。1992-1993年参加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2000-2001年赴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曾任第12届国际河流与湖泊环境 会议(2004)组委会秘书长、第10届国际水栖寡毛类学术会议(2006) 召集人。应邀为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Ecological Engineering、Zootaxa等国际刊物审稿。曾经主持多项科技部、中科院和基金项目,包括973子课题1项、中科院课题3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3项。

主要学术成就:记述内陆和海洋寡毛类新种41种以及淡水纽虫1新属新种对线蚓科有突出研究,记录9属近30种,改变了中国线蚓种类贫乏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对海洋膨管蚓属(Doliodrilus)进行分类整理与系统发育研究;揭示淡水小蚓类分布与地史的联系,证明中国区系总体上有全北区特性。全面研究浅水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能量学,并构建了底栖动物群落定量食物网。率先在我国开展预测湖沼学研究,提出关键期模型(Key-time Model)新概念,建立了沉水植物模型以及河蟹最大产量和最适放养量模型,否定了根据氮磷比指数判别藻类群落氮限制或磷限制的传统观点,证明了滤食性鱼类不能控制湖泊浮游藻类的总量,确定了湖泊清水稳态和浊水稳态相互转换的关键驱动因子及其作用阈值。系统阐明了江湖阻隔的生态学效应,初步提出了长江泛滥平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对策。2009年2月,提交的建议“蓝藻水华治理应放宽控氮、集中控磷,以大幅度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

获奖情况:1) 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 2001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六)。成果名称:湖群规模化养殖技术。3) 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成果名称:长江中下游湖群渔业资源调控及高效优质模式。4) 2005年入选《武汉科技新秀》。5) 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09年)。

论著情况:发表或即将出版的论著80余篇,其中SCI源刊论文2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6篇)、专著1部;合作编辑SCI源刊Hydrobiologia第九届寡毛类国际会议专刊,主编第十届寡毛类国际会议专刊。代表论著如下:

1.      Wang, H. Z., Z. C. Xie & Y. L. Liang, 1999. Records of Enchytraeidae (Clitellata)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ydrobiologia, 406: 57-66.  [Wang99Hydrobiologia.pdf]

2.      Wang, H. Z. & C. Erséus, 2001. Marine Phallodrilinae (Oligochaeta, Tubificidae) of Hainan Island in southern China. Hydrobiologia, 462: 199-204. [Wang01aHydrobiologia.pdf]

3.      Wang, H. Z. & Y. L. Liang, 2001. A preliminary study of oligochaetes in Poyang Lake,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of China, and its vicinity,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Limnodrilus. Hydrobiologia, 463: 29-38. (SCI) [Wang01bHydrobiologia.pdf]

4.      王洪铸,2002。中国小蚓类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28页。

5.      Gibson, R. & H. Z. Wang, 2002.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freshwater Monostiliferous hoplonemertean (Nemertea, Enopla)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ydrobiologia 489:185-196.GibsonWang02Hydrobiologia.pdf 

6.      许巧情,王洪铸,张世萍,2003。河蟹过度放养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7 (1)41-46[XuWang03ActaHydrobiolSin.pdf

7.      Wang, H. Z. & C. Erséus, 2003. Marine Rhyacodrilinae (Oligochaeta, Tubificidae) of Hainan Island in southern China. New Zealand Journal of 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 37: 205-217.[Wang03 NewZealJMarFresh.pdf]

8.      Wang, H. Z. & C. Erséus, 2004. New species of Doliodrilus and other Limnodriloidinae (Oligochaeta, Tubificidae) from Hainan and other parts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38269-299. [Wang04JNatHist.pdf]

9.      Wang, H. Z., H. J. Wang, X. M. Liang, L. Y. Ni, X. Q. Liu & Y. D. Cui. 2005. Empirical modelling of submersed macrophytes in Yangtze lakes. Ecological Modelling,188: 483-491.[Wang05EcolModel.pdf]

10.    Cui, Y. D. & H. Z. Wang. 2005. Potamothrix scleropenis sp. nov. (Oligochaeta: Tubificidae) from the Fuxian Lake, the deepest lake in southwest China. Zool. Sci., 22: 1353-1357.CuiWang05ZoolSci.pdf

11.    Wang, H. Z., H. J. Wang, X. M. Liang & Y. D. Cui, 2006. Stocking models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 in Yangtze lakes. Aquaculture, 255: 456-465.[Wang06Aquaculture.pdf]

12.    Liu, X. Q., H. Z. Wang & X. M. Liang, 2006. Food web of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y in a Yangtze shallow lake: trophic basis and pathway. Hydrobiologia, 571: 283-295. [LiuWang06Hydrobiologia.pdf]

13.    Wang, H. J., B. Z. Pan, X. M. Liang & H. Z. Wang. 2006. Gastropods on submerged macrophytes in Yangtze Lakes: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empirical modell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Hydrobiology, 91(6): 521-538.[WangWang06InternatRevHydrobiol.pdf]

14.   姜苹红,梁小民,陈芳,周易勇,王洪铸。2006。月湖底栖动物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水草可恢复区的指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4439-445[JiangWang06ResEnvYangtzeBasin.pdf]

15.   Wang, H. Z., Xu, Q. Q., Cui, Y. D. and Liang, Y. L. 2007. Macrozoobenthic community of Poyang Lake,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of China, in the Yangtze floodplain. Limnology, 8: 65-71.[Wang07Limnology.pdf]

16.    Liu, X. Q. and Wang, H. Z. 2007. Food composition and dietary overlap of macroinvertebrates in a shallow eutrophic lake in China: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Limnology, 168: 71-82. LiuWang07FundApplLimno.pdf

17.    Xie, S. G., Li, Z. J., Liu, J. S., Xie, S. Q., Wang, H. Z. and Murphy, B. R. 2007. Fisher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hallow immediate impacts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Fisheries, 32: 343-344. [XieWang07Fisheries.pdf]

18.    Rota, E., Wang, H. Z. and  Erséus, C. 2007. The diverse Grania fauna  (Clitellata: Enchytraeidae) of the Esperance area, Western Australi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1: 999-1023. [RotaWang07JNatHist.pdf]

19.    Wang, H. J., Liang, X. M., Jiang, P. H., Wang, J., Wu, S. K. and Wang, H. Z. 2008. TN:TP ratio and planktivorous fish do not affect nutrient-chlorophyll relationships in shallow lakes. Freshwater Biology, 53: 935-944. WangWang08FreshwatBiol.pdf]

20.    Cui, Y. D., Liu, X. Q. and Wang, H. Z. 2008. Macrozoobenthic community of Fuxian Lake, the deepest lake of southwest China. Limnologica, 38: 116-125.[CuiWang08Limno.pdf]

21.    Liu, X. Q. & H. Z. Wang. 2008. Food web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in a large Yangtze River-connected lake: the role of flood disturbance.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Limnology. 171/4: 297-309.[Liuwang08FundApplLimno.pdf]

22.    Cui, Y. D. & H. Z. Wang. 2008. Ecology of macrozoobenthic communities in two plateau lakes of Southwest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6(4): 245-352. [CuiWang08 JOceanolLimnol.pdf]

23.    王洪铸和王海军。2008。蓝藻水华治理应放宽控氮、集中控磷,以大幅度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科技导报,26(22):10。[Wang08 SciTechRev]

24.    Wang, H. J. and H. Z. Wang, 2008. No need to reduce nitrogen for eutrophication mitigation: findings of a long-term limnological study in China. SIL News, 53: 10-11. [WangWang08SILnews]

25.    王洪铸和王海军,2008。第八章 长江中下游江湖阻隔的生态学效应及修复方略。载:王兆印、邵东国、邵学军、陆永军、段学花等著,长江流域水沙生态综合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379-396。[WangWang08 IMWSEYRB]

26.Cui, Y. D. & H. Z. Wang. Three new species of Tubificidae, Oligochaeta, from two plateau lakes in Southwest China. Zootaxa, 2143: 45-54.[CuiWang09Zootaxa]

27.  Pan, B.Z., H.J. Wang, X.M. Liang & H.Z. Wang. 2009. Phytoplankton chlorophyll a in the Yangtze-connected lakes: present stat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18 (10): 1894-1900.[PanWang09FreEnvironBull]

28.  Wang, H. J., H. Z. Wang. 2009. Mitigation of lake eutrophication: loosen nitrogen control and focus on phosphorus abatement.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 (11): 19 (11): 1145-1451.[WangWang09ProNatSciE]

29.   王海军,王洪铸。2009。富营养化治理应放宽控氮,集中控磷。自然科学进展,196):599-604[WangWang09ProNatSciC]

30.  赵伟华,王海军,王洪铸,刘学勤。2009。淡水螺类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换算方法。应用生态学报,20 (6): 1452-1458[ZhaoWang09ChinJApplEcol]

31. 舒凤月,王海军,刘学勤,王洪铸,2009。长江中下游湖泊贝类物种濒危状况评估。水生生物学报,336):84-91[ShuWang09ActaHydrobiolSinica] 

 

研究员

梁彦龄      研究员 非著名艺术家
电话 027- 68780719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ylliang@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梁彦龄,研 究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男,1934年2月生,广东梅州市人。1956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79¾1981年赴美国加州大 学进修。历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研究室主任,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水生 生物学报》和《湖泊科学》副主编等职。四十余年致力于生态学及无脊椎动物分类学研究,锐意创新,成效卓著。在国内最早实现将水生态学由描述性向定量化研究 的转变,是精确可验证生态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开拓淡水生态渔业研究,提出环境和渔业效益同步发展的战略主张。他是国际知名的环节动物分类学家,在自由生 活线虫和淡水贝类方面亦有造诣。发表论著100余篇。 工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主持的“小型草型湖泊渔业综合高产技术研究”获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教育方面,强调 “工夫止于至善”,与学生亦师亦友,既严格要求,又大胆放手。培养博士生4名,答辩全为优秀,且多人次获奖。

 

副研究员
刘学勤 副研究员
电话 027- 68780064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xqliu@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刘学勤,男, 28岁,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底栖生物与泛滥平原生态学学科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淡水生态学。200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淡 水渔业专业,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洪铸研究员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转为刘建康院士和王洪铸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理学博士学 位,同年留所工作。

研究兴趣:采用食物网分析和宏生态学方法,研究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近期关注湖泊能流食物网与食物链结构、鱼类与底栖动物的相互作用。

已有研究结果:以长江中游三个典型湖泊即草型湖泊扁担塘、藻型湖泊东湖和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组成及食物网的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包括:

1)定量分析了68种底栖动物的食物组成,发现动物的食物种类数较多,但重要食物类群较少且以有机碎屑为主,进而结合摄食模式、分类地位和个体大小建立了适合湖泊特点的功能类群划分体系。

2)构建了系列食物网即结构网、食量网、食性重叠网和能流网,发现湖泊底栖动物食物网具有链节率和杂食度较高、以有机碎屑为营养基础、弱营养链节占优势、网络时空动态明显等共同特征。

3)对食物网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出了链节率从静水到流水递减、食物网结构主要受网络营养基础控制、自然水流体制是影响通江湖泊食物网结构的主要因素等结论。

 

 

副研究员

王海军 副研究员
电话 027- 68780064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wanghj@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王海军,男,1978年生,江西玉山人。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底栖生物与泛滥平原生态学科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泛滥平原生态学。2001年毕业于南昌大学生物系,2002年考取水生所王洪铸研究员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转为刘建康院士和王洪铸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2007年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

主要学术成绩:针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泊过度渔业和富营养化问题,通过对近50个中小湖泊的实地调查,系统开展了大尺度的比较湖沼学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成绩:

  • 构建了沉水植物生物量关键期模型,解析了植物快速生长期透明度阈值;

  • 阐明了沉水植物附生螺类群落特征和调控机制,构建了种数和现存量的预测模型;

  • 初步构建了底栖动物现存量的预测模型;

  • 构建了河蟹最大产量模型和最适放养量模型;

  • 否定了根据氮磷比指数判别藻类群落氮限制或磷限制的传统观点;

  • 证明了滤食性鱼类不能控制湖泊浮游藻类的总量;

  • 确定了湖泊清水稳态和浊水稳态相互转换的关键驱动因子及其作用阈值

  • 发展了一套独特的实用模型构建方法,提出了关键期模型新概念;

  • 提交的《蓝藻水华治理应放宽控氮、集中控磷以大幅度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

获奖情况:

  • 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三等奖

  • 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二等奖

  • 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二等奖

  • 2009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论著情况:发表或刊印论文11篇。

 

副研究员
崔永德 博士 副研究员
电话 027- 68780064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ydcui@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崔永德   男,博士,副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2008年获取博士学位。2013-2014年,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先后承担与参加多项基金和科学院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基础专项子课题任务3项、中科院知识 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1项和国家水专项专题3项。目前主持课题包括:面上基金“青藏高原湖泊寡毛类及其与隆起的关系 (No.31471962,86万元)”,科技部基础专项任务“藏北水生无脊椎动物资源本底调查(2014FY210700- 02,95万元)”,水专项子课题“湖泊水环境生态风险系统评价与预警体系研究(2017ZX07302-001,300万) ”以及多项横向课题。

任现职以来,本人在青藏高原寡毛类分类学和底栖动物生态学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业绩:

1. 寡毛类分类学与生态学:2013-2016年对西藏地区的水栖寡毛类开展了调查:1)记述水栖寡毛类3科22属47种,其中新种6种,新记录种2种;2) 修订了颤蚓属与等毛蚓属的部分种类;3)证明了西藏湖泊寡毛类区系独特,具有全北区的特征;4)分布格局:①中国湖泊寡毛类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呈下降趋 势,特有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呈双峰型分布,特有种比例随海拔上升呈上升趋势;②中国湖泊水栖寡毛类物种丰富度与特有种比例随着纬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③高 原隆起与纬度递增所导致的区域气候变化可以解释中国湖泊寡毛类目前的分布格局。

2 底栖动物生态学:于2015-2016年对青藏高原40个湖泊进行调查,结合云贵高原区、蒙新高原区和东部平原区湖泊底栖动物的资料,得出以下结论:1) 共记录底栖动物31科70属106种,其中特有种5科15属42种;2)河流区物种数显著高于敞水区和湖滨区;敞水区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湖滨区和河流 区;3)盐度、pH和底质粒径等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且盐度是限制青藏高原湖泊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胁迫因子;4)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底栖动 物各类群的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青藏高原隆起主要通过地理隔离和不利的环境条件限制底栖动物的分布。

研究领域:寡毛类环节动物分类学、底栖动物生态学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联系电话:027-68780064

电子邮箱:ydcui@ihb.ac.cn


 

 

 

高级实验师
梁小民 高级实验师
电话 027- 68780064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liangxm@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梁小民,男,47岁,中科院水生所高级实验师。1990年华中理工大学电机电器专业毕业。一直从事环境化学和生物分析工作,曾参加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现已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CSCD收录论文3篇。

1) 野外工作:具体组织了近50个湖泊大规模调查,历时5年,调查300多湖次,获得千余个样点的生态数据;具体组织了广东中山市和新疆伊犁河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2) 数据分析及研究成果:a.测定了近千个水样的TN、NH4-N、NO3-N、 、NO2-N、TP及PO3-P等化学参数,协助他人分析水化参数与生物的关系,初步建立了底栖动物资源量模型;b.测定了近千个水样Chla含量及通江 湖泊近100个样点初级生产力,分析藻类优势限制因子,确定总磷为影响藻类优势的关键因子;c.测定了通江湖泊近百个水样的泥沙含量,分析了泥沙含量对藻 类、水草和底栖动物的影响;d.负责省水产攻关课题中的水生植物调查,获得样品500多个,分析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构建了沉水植物关键期模型;e. 协助他人:构建了河蟹最大产量模型和最适放养量模型,且独立数据验证表明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力;阐明了浮游藻类叶绿素a的宏观调控机制,发现在氮磷比全距内 总磷均是限制因子,否定了以氮磷比指数判别藻类群落氮限制或磷限制的传统观点;确定总磷是稳态转换的主要驱动因子,界定了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相互转换的总 磷阈值;首次定量研究了我国淡水底栖动物群落食物网;分析不同长吻鮠养殖密度及不同饲料对氮磷排放的影响。

3)其它:a.全面负责实验室改建与管理、实验设备更新与管理、野外考察车维护与管理等工作;b.具体指导研究生的水化学和沉积物分析实验;c.负责学科组财务、研究生管理等日常事务 ;d.协助组织了两次成功的国际会议。

 

高级实验师
冯伟松 高级实验师
电话 027- 68780064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fengweisong@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伟松, 男, 1961 年出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浮游动物分类、生态学。 1983 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 ; 1984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在沈韫芬院士的指导下从事浮游动物分类与生态学研究 ; 1995 年参加中国南极第十一次科考队赴南极长城站进行浮游生物考察 ; 2002 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与国际著名原生动物学家 John Patterson 教授合作并建立了微型生物网站 ( http://starcentral.mbl.edu/microscope/portal.php ) 。已主持完成面上项目两项,即“长江流域有壳类肉足虫分类区系研究 ( 30270185 , 2003-2005 ) ”和“车轮虫物种多样性及其进化 ( 30770260 , 2008-2010 ) ”,此外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 项。共发表论文 40 篇,其中 19 篇为 SCI 收录。

 

 

博士研究生
 
 
杨振东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jiayouyzd2011@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杨震东, 男,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水流。201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 ,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王宝强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fish1066@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王宝强,中科院水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淡水底栖动物生态学。2011年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科院水所工作,2014年考取王洪铸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


 

 
 
袁赛波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yuansaibo_ihb 2013@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袁赛波,女,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水流需求,主要内容是长江泛滥平原湿生植物的环境水流需求。2013年毕业于吉首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于清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yuqzoe@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于清,女,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主要是关于高氮对水生植物的效应。2015年毕业于中科院水生所生物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马硕楠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mashuonan12@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马硕楠,女,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氮对内源磷释放的影响。2014年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水生所。

 

 

 
王姝然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shuran28@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王姝然,女,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物网生态学。2012年毕业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工作于坎特伯雷大学淡水生态学小组(FERG),担任研究助理。2013-2014年于中科院水生所底栖生物与泛滥平原生态学科组担任研究助理。2014年成为硕士研究生,2016年成为博士研究生


 

 

 
和雅静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hyjjayel@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和雅静,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寡毛纲线蚓科分类与生态学。201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5年考入水生所。


 

 

 刘苗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1648873667@qq.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刘苗,女,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不同控源措施对着生藻固氮量的影响。201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水生所。


 

硕士研究生 

 
马雅雪 硕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yaxuema@126.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马雅雪,女,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水流需求。2015年毕业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徐超 硕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xuchao3091@live.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徐超,男,山东青岛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湖泊生态。2016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姚凯胜 硕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yks318517@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姚凯胜,男,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底栖动物分类与生态学。 2016年毕业于湖北理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姚维林 硕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ywlmail@qq.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姚维林,男,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淡水生态学。2016年毕业于天津农学院水产养殖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吴俊燕 硕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吴俊燕,女,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底栖动物生态学与生物评价。 201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周婷婷 硕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ttzhou319@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周婷婷,女,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栖寡毛类分类及DNA条形码研究。2017年毕业于青海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王芳花 硕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wangfh571164451@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王芳花,女,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底栖动物分类与生态学。2016年毕业于陇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兰州大学,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培养。

 

 


 
申明华 硕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15927311739@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申明华,女,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淡水生态学。2018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项目聘用
 
 
赵永晶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yongjing0925@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赵永晶,女, 硕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底栖生物与泛滥平原生态学科组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底栖动物生态学。


 

 

 
高文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gaowj12@lzu.edu.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高文娟,女,1987年10月18日生,2008年至2012年于西北师范大学学习生物科学专业,2012年至2015年于兰州大学学习生态学专业,2015年8月进入水生所担任项目聘用,主要承担巢湖中试工程试验及云南食物网项目样品处理工作。

 


 
张玉洲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zyz545520@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张玉洲,男,20176月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同年进入中科院水生所担任项目聘用,主要从事底栖动物相关工作。

 

 

已毕业博士研究生
 
张晓可 博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zxksgsg@163.com
地址:

 

张晓可,男,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水流需求2008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水产养殖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何雪宝 博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hexuebao@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何雪宝,男,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寡毛类分类 与生态学。2005年毕业于湛江师范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2007年转为博士研究生。

 
 
赵伟华  博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whzhao@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赵伟华,男,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河流生态学。200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茹辉军 博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hjr_0415@sohu.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茹辉军,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鱼类生态学。200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2008年为水生生物研究所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 的硕士研究生,2008年6月考取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

李艳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liyan_891222@126.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李艳,女,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淡水藻类生态学。 2011 年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肖绪诚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1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20030901009xiao@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肖绪诚,男, 1984 年出生,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中科院水生所底栖生物分类与生态学科组。现主要研究内容为“高氮对湖泊生态系统及其恢复力的影响与系统适应机制”

彭玉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27- 6878006
传真: 027- 68780719
E-mail: pydaisy@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彭玉, 女,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寡毛类分类与生态学。 2012 年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

 
沈亚强 硕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shenyaqiang@163.com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沈亚强,男,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生植物生态学。200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 ,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袁刚 硕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gangyuan@ihb.ac.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袁刚,男,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鱼类生态学。2007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 ,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王勇 硕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wyhzau@yahoo.com.cn
地址:

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湖北 430072

王勇,男,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淡水藻类生态学。200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2008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彭增辉 硕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pzengh@163.com
地址:  
彭增辉,男,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底栖动物生态学及生物评价研究。2010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丁庆章 硕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dqzh06@126.com
地址:  
丁庆章, 男,中科院水生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水流。 2010 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水生所。
 

陈璐 硕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E-mail: xuchao3091@live.com
地址:
陈璐,女,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淡水底栖生态学。201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在中科院水生所进行联合培养。
 

返回主页